脚下有泥土 心中有真情——“嘉峪关市优秀共青团员”薛原扶贫工作侧记

发布时间:2021-05-06 09:24:28    来源:嘉峪关市司法局    阅读量:

百年前,一群青年学生和青年知识分子为了祖国的未来,掀起了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百年后,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20万驻村第一书记、上百万脱贫工作者中,青年也是主力军。当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吹响,他们冲锋在前,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用青春和热血,书写着“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千年梦想。而薛原就是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挥洒青春、不懈奋斗的一员。

2019年5月,嘉峪关市司法局建设司法所干部薛原,肩负组织重托,怀揣亲人的牵挂,来到了环县芦家湾乡杨新庄村驻村,面对陌生的地域、全新的工作、艰苦的环境和繁琐的表册,他也曾迷茫过、也曾困惑过。但随着与当地群众朝夕相处,看着当地百姓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怀揣致富梦想,辛勤耕作,他逐渐感受到了自己肩上担子的分量,坚定了扎根这里的决心。他深知农村是广阔天地,只有扑下身子才能有所作为。一年多来,他和队友攀爬于高山峡谷之间,深入田间地头、院坝窑洞,走访800余户贫困家庭,用脚板丈量着杨新庄村的板块。认真摸排全村基本情况,谁家是因病致贫,谁家是因学致贫,谁家享受低保,谁家住房属于危房,谁家有几个人在外务工,谁家养了多少猪和鸡,都牢牢的注入了大脑,将老百姓的疾苦一一记在心间。

微信图片_20210506092222.jpg
不辱使命,多措并举促脱贫

       通过走访调研,总结第一手资料后,他发挥优势,积极寻找致富门路,鼓励有条件的农户外出务工,拓宽增收渠道。邀请农业专家、技术人员开展各类专业培训6次,为20余名有外出务工意向的农户联系工作。牢牢抓住产业扶贫这个 “牛鼻子”,深入村情一线,想办法出对策,结合芦家湾乡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大力助推特色产业发展。入驻以来,共发展湖羊自养户80余户,协助农户收储饲草500余吨,新建羊棚32座,草棚52座,有力助推了杨新庄村产业发展。大力推进民生工程,协调341国道项目部,对老婆崾岘居民点道路和通组路进行维护修缮;向县农业农村局争取标准化卫生厕所120个,有力的助推了杨新庄村村容村貌的改善。主动与嘉峪关市司法局协调联系为杨新庄村捐赠电脑、打印机各一台,并向杨新庄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捐赠书包等学习用品65份,向村民捐赠普法宣传大礼包200余份。真正扑下身子,竭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

微信图片_20210506092331.jpg
千里驰援,同担风雨战疫情

       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在得知庆阳市已发生确诊病例后,他主动请缨前往抗疫前线,与杨新庄村干部群众一道,顶风冒雪,坚守岗位,靠前战斗。广泛宣传疫情防控政策和防疫知识;对务工反村人员和外来人员进行全方位摸排、管控;对重点人员进行定点隔离、体温检测和医疗观察。疫情期间,共劝返车辆186辆,人员540人,摸排外地返乡人员120人。扎扎实实筑起了疫情防控堡垒,确保了杨新庄村未出现感染病例。

坚守初心,脱贫普查显担当

        驻村以来,他两次参加全国脱贫攻坚普查工作,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困难群众摆脱贫困奔小康之役中脱贫攻坚成效检验的亲历者、参与者、见证者。在总计三十多天的普查工作中,他深刻认识到脱贫攻坚普查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成效检验中“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重要论断,严格执行国家、省、市《脱贫攻坚普查工作方案》要求,充分发扬不怕累不怕苦的“拼命三郎精神”,无惧严寒酷暑,走过山路,爬过陡坡,走进贫困户家中,与贫困户面对面交流,用责任与担当,对脱贫攻坚成效进行全面“体检”。

         当问起薛原这一年多来的驻村工作体验时,这位看起来有些腼腆但朝气蓬勃的青年人这样回答:“驻村路上,有苦有乐,感触颇多。当亲身经历,尝尽其中酸甜苦辣,用心思考,感受其中真知灼见后,我收获的不仅是经历上的富足,更或是精神上的满足。以真心换真情,以实干赢信任,我也会继续为杨新庄村脱贫攻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给组织和当地群众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市司法局供稿)

责任编辑:陈振凤

主办:中共嘉峪关市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甘肃法治报

甘公网安备 62020102000082号

Copyright © 2019-2020 甘肃法制报 All Right Reserved   陇ICP备19004392号-1
返回顶部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