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基是嘉峪关市城区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主任,面对繁琐的工作他充满激情,心怀对检察事业的无限忠诚和热爱,以高度的责任感,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着检察人的初心和使命。先后获得全市“青年岗位能手”、全市优秀干部、团中央优秀学员等多项荣誉,并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
勤于学习善研究的“笔杆子”
法律科班出身的他先后在法律政策研究室和办公室工作,深知只有学懂弄通基础知识,才能“摆弄”好手头的理论调研和文字材料,入院第二年他就以全省检察系统第一名的成绩通过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次年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兰州大学在职法律硕士。面对本职工作他认为检察调研是检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理论必须服务于检察办案工作,研究成果要理论与实践并重,进而指导实际工作,他先后撰写各类调研文章及案例60余篇,领导讲话等各类综合文稿80余篇,其中入选高检院组织的理论研讨会获国家级奖项1篇,入选检察理论研讨会并获省级奖项2篇,多篇公开发表于《发展》《法学教育》等公开杂志,各类案例、活动的宣传稿件先后被《检察日报》《方圆》等中央级媒体刊载,获得过最高人民检察院征文三等奖、全省检察理论年会论文三等奖、全省检察系统优秀理论成果三等奖;全省检察系统优秀新闻作品三等奖等荣誉。
勇办大案敢斗争的“检察人”
或许是看准他干工作的这份“轴”劲,上级把他调整到刑检部门半年多就交给他一个“11.28”专案,面对近十年的陈旧账目和涉案金额近3亿的庞杂账目,没有财务基础的他自学财经基础知识,在集中办案的两个月内他忘了手术初愈的身体不适,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梳理犯罪事实、整合证据体系、剖析法律疑难上。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拼劲,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一步一个脚印,核实涉案资金2.93亿元,以创新的“图表式示证模式”清楚的罗列所有涉案事件及金额走向,最终形成300多页15万字的审查报告和案件线索图表20余份,成功起诉了酒钢工会和银行系统贪污、挪用公款窝串案,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1759万元,该案也是该院设立以来职务犯罪涉案金额最多的案件。之后全市最大的虚开增值税发票案,最大的国有公司人员失职案,《读者》集团原董事长王永生职务犯罪案、“10.29”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件等一个个涉案资金上亿、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纷至沓来。因办案效果突出他被授予个人三等功一次。
善于突破勇克难的“开拓者“
内设机构改革后,为全面推进“四大检察”均衡发展,基层院要成立单独部门负责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业务。已成为刑事检察骨干的他,主动请缨担起了这份职责。桌角案头的工具书更厚了,需要统筹考虑的事项更多了,熬夜加班的频率更高了、陪伴家人的时间也更少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各项工作已经声色初现。在民事检察中,通过组织开展“虚假诉讼监督”专项活动,梳理摸排了近三年1800余件刑事案件,发现民事虚假诉讼监督线索7件,实现了市城区检察院民事虚假诉讼监督案件从无到优的重大突破。在行政检察中,创新了“四位一体”工作思路(个案寻源、类案研究、检察建议、警示教育),即通过个案发现问题,进行类案研究分析,以检察建议填补履职漏洞,附以警示教育打好监管补丁,成功以该模式办理监督行政机关履职案5件,开展法制宣讲6场次,参训人员累计达800余人。在公益诉讼检察中,探索构建了刑事检察、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线索双向移送和案件一体化办理机制,切实拓宽了案件线索来源和成功率,极大的提高了被损害生态环境的修复效果,李某某失火案、马某某非法采矿案、张某某等人盗伐林木案的顺利起诉及判决,证明了该机制的可行性和操作性。
传帮引领助成长的“领头羊”
作为市人民检察院共青团及青年委员会负责人。王云基始终认为,检察事业要紧紧依靠青年检察干警,培养好青年人检察事业才能后继有人。面对市院青年干警已经超过50%的现状,依托两级院共青团组织,创新成立了由35岁以下干警组成的青年委员会,积极为青年干警搭建自我学习交流的平台,制定了《青年干警带教培养计划》和《青年干警培养制度》,采取“2+N”带教模式,由经验丰富的中层干部发挥好传帮带作用,定期组织青年干警到刑事、民事、控申等业务部门列席检委会、观摩庭审、接待当事人、走访社区、参与案件和解等,极大的缩短了青年干警成长周期。他本人作为检察系统培训师资力量,制作并讲授的《公诉人出庭策略和技巧》被省检察院评为全省检察教育十佳精品课程,受到了广大青年干警的普遍欢迎。先后被评为全市“青年岗位能手”、团中央优秀学员等称号。(市人民检察院供稿)
责任编辑:陈振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