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网融合”守护百姓幸福生活 ——平安甘肃建设系列报道之一

发布时间:2022-05-06 09:22:37    来源:甘肃法制报    阅读量:

“六网融合”守护百姓幸福生活

——平安甘肃建设系列报道之一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张剑强 张萍

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加快建设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制机制,不断提高维护公共安全能力水平,有效防范、化解、管控各类风险,努力建设平安中国。

  2019年以来,按照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我省立足省情实际,深度谋划建设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现已基本建成以智能化技术防控网、常态化治安巡逻网、精准化风险预警网、明晰化公共安全网、多元化社会共治网、专业化处突维稳网为主要内容的“六位一体”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成为平安甘肃建设的重要支撑和鲜明特征。

  在“六位一体”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中,从平面到立体、从分散到系统、从人工到智能的“六网融合”作用日益显现,为防范化解风险隐患、高效维护公共安全筑起“铜墙铁壁”,为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守护百姓幸福生活撑起“蔚蓝天空”,陇原儿女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创下了群众对平安建设的满意度位居全国第四的好成绩。

强化科技信息支撑

构建智能化技术防控网

  智能化技术防控网就是运用公共安全视频、门禁系统等各种现代科技信息技术,在省、市、县和特定单元周边,编织起集智能识别等技术为一体的安全防护网络,实现对治安要素的全时空感知。

图片

       兰州市公安局城关分局广武门派出所通过智能安防设备研判治安状况(2021年6月10日拍摄,资料图片)

2020年4月,永登县城关镇南街社区嘉和园小区热闹非凡,居民们翘首称赞在自己家门口筑起了一道道无形的平安“篱笆墙”。原来,经过专业人员的多日劳作,小区里安装了一套便利、安全的智慧安防系统。嘉和园小区成为我省较早建成的智慧安防小区之一。

  自2020年以来,我省各市州结合城镇老旧楼院改造工程,全力推动在小区进出口和重要公区部位布建智能安防设备,做到风险隐患全时段、全方位、无盲点监测管控,带给群众更多的平安感受。目前,全省已建成标准化智慧安防小区2000多个。

  为强化科技信息支撑,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构建智能化技术防控网,提升平安甘肃建设水平,我省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索和实践。

  省委政法委牵头在全国率先以省为单位建设运行平安甘肃建设信息化支撑管理平台,开发运行20个业务系统,打通整合200多个部门的数据资源,定期发布“平安指数”,从9个维度对各地平安状况“体检”,在社会治理信息实时感知、研判预警、联动处置上迈出关键一步。

  与此同时,省委政法委精心谋划,推动建设的政法跨部门大数据协同办案平台在全省14个市州同步上线运行,实现了对危险驾驶等6类案件全过程网上流转、数据全系统共享应用、执法全链条监督管理。省级政法部门大力推进“智慧法院”“智慧检务”“合成作战”“智慧司法”等智能化建设,充分发挥了现代科技在执法司法办案和社会治安防控中的重要作用,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在身边。

优化防控力量配置

构建常态化治安巡逻网

  常态化治安巡逻网就是优化社会面日常巡逻机制,充分发挥专业治安力量和群防群治队伍作用,在城市和农村建立起全领域、全时空、全方位的立体化、动态化巡逻格局,提高对社会治安的动态掌控能力,让“千里眼、顺风耳”常驻百姓身边。

图片

       张掖市公安局马场分局民警在山丹马场草原开展治安巡逻(2021年6月1日拍摄,资料图片)

华灯初上,警灯闪烁。走在天水市城区的大街小巷,不时可见“铁骑”巡逻的身影,他们全副武装,英姿飒爽,徐徐而过,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让人们倍感舒心、安心……天水市坚持“建、巡、管、用”结合,精心打造的社会治安联勤联动指挥调度系统被评为全国“2021政法智能化建设创新十佳案例”。

  不仅如此,省城兰州建立指挥导控、圈层查控、单元防控、要素管控、部门联控的治安防控工作机制,在第一次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交流会上介绍了经验。

  2019年以来,我省不断优化治安防控力量配置,科学划分巡逻区域,大力构建常态化治安巡逻网,取得显著成效。

  省公安厅推动各级公安机关建立重点部位定点武装执勤、公安特警屯警街面动中备勤、人员密集场所高峰勤务、公安武警联勤武装巡逻“四项机制”和“1、3、5分钟”快速反应机制,一旦有事能够及时果断处置。

  各地着力强化特警、交警、武警、派出所民警和辅警等专职巡防力量建设,坚持守点、巡线、控面结合,常态化屯警街面、动中备勤,做到“白天见警车、晚上见警灯”,形成强有力的治安巡逻防控格局。

  全省还选聘网格员11万余名、治安户长6万余名、群防群治队伍7万余名,全面加强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深入开展日常治安巡逻、守卫防护、隐患排查、矛盾化解、法治宣传、服务群众等工作,推动了基层平安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此外,全省建成保安服务队伍23万余人,为单位内部安保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深化信息收集研判

构建精准化风险预警网

  精准化风险预警网就是在信息搜集的基础上,利用大数据和智能化技术,建立各种风险隐患预测预警模块和平台,形成“人力+科技”“网下+网上”的风险预警模式,对影响政治领域和社会治安领域安全的隐患,第一时间发出预警,第一时间有效处置。

图片

       山丹县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工作人员在调解一起婚姻家庭纠纷(2020年9月16日拍摄,资料图片)

2021年3月,兰州市安宁区刘家堡街道幸福里社区某项目工地一名工人突然猝死,情绪激动的死者家属在施工现场聚集维权,双方矛盾一触即发。社区网格员发现情况后及时上报,安宁区综治中心立即协调公安民警前往维护秩序,同时通知住建部门、街道、社区等单位人员抵达现场,及时研判,介入调解,促使涉事双方就死者善后事宜达成一致意见,避免了一起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近年来,针对矛盾纠纷易发多发、化解力量分散、群众多头跑等突出问题,我省全面加强各级各类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管理运行平台建设,及时排查化解婚姻家庭、邻里纠葛、疫情防控、管业管理、征地拆迁、涉众型利益受损等方面突出矛盾纠纷,严防激化升级。同时,各地以综治中心为依托,建成多部门参与的矛盾纠纷综合调解服务中心,真正让群众“只进一扇门、只跑一次路、了却心中事”。统计数据显示,全省每年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0万件左右。

  小到矛盾纠纷,大到维稳处突,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不断深化治安信息搜集研判,积极构建精准化风险预警网,努力把各类风险隐患处置在初始阶段、萌芽状态。

  省平安办依托平安甘肃建设信息化支撑管理平台,嵌入命案风险预测预警预防智能系统,对可能发生刑事案件或命案的预警指标,用蓝、黄、橙、红四色进行预警提示,全程跟踪督办,靠实责任化解。至2021年底,该系统共生成预警信息近4600件,全部得到有效化解处置,没有酿成一起刑事案件。

  各级各有关部门还致力于构建专业与群众、网上与网下、人力与科技相结合的治安信息搜集网络,完善会商研判、常态研判、定期研判、专题研判、战时研判机制,做到耳聪目明、预警在前、先发制敌。

突出治安要素管理

构建明晰化公共安全网

  明晰化公共安全网就是严格落实党委政府、行业部门、企业组织的公共安全责任,运用先进安全管理技术和手段管理好本系统、本单位的人、财、物、阵地等要素,对风险实时监控预警,及时化解,防止公共安全事件发生。

图片

      兰州市公安局西固分局民警同治安户长一起走访群众(2019年9月8日拍摄,资料图片)

“正是有了社区网格员日复一日的跟踪帮扶,让我对生活充满了信心。”社区戒毒人员丁某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丁某家住兰州市城关区酒泉路街道南稍门社区,2017年离异,带着9岁的女儿生活。社区网格员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帮助丁某申请了低保,并申请一套公租房入住,保障了丁某和女儿的基本生活。

  公共安全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为坚决防止因个人问题引发公共安全风险,我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驻村干部、社区民警、治安户长、网格员的作用,全面加强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刑满释放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吸毒人员等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加大矛盾突出、生活失意、心态失衡、性格偏执等人员的动态帮教,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救助、心理疏导、法律援助,切实把不良心态和苗头隐患疏导在早、化解在小。

  各地各部门突出治安要素管理,明确维护公共安全的责任,合力构建起明晰化公共安全网,始终把人民群众安危放在第一位,完善对安全隐患的滚动排查、风险评估、监测预警机制,细化落实风险管控措施,严防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

  在做好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的同时,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进一步突出重点部位、重点物品、重点行业的安全管理,不时开展对学校、医院、商场、车站等场所的安全隐患大排查,持续开展缉抢治爆、管制刀具等专项整治行动,全面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道路交通等行业领域的安全监管,有效防止了重特大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

  2021年,全省检查重点单位1.7万余家,收缴各类枪支200多支、炸药180余公斤,整改寄递企业(网点)282家,推动在1.5万所中小学、幼儿园落实了“高峰勤务”“护学岗”和安全防范措施,进一步加强了对危险化学品的全程跟踪管理,筑牢了公共安全防线。

创新社会治理方式

构建多元化社会共治网

  多元化社会共治网就是完善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机制,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坚持推进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发展,调动广大群众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健全矛盾多元化解、社会多元治理的共享共治机制。

图片

       肃南县司法局康乐司法所工作人员在康乐草原开展法治宣传活动(2021年10月9日拍摄,资料图)

“家里洗洁精正好用完了,来‘道德银行’看看,用积分兑换点物品……”2021年12月,记者在金昌市金川路街道金水里社区采访基层社会治理经验——“道德银行”建设情况时,一位大爷走进来,用其积攒的“道德积分”兑换了相应的物品。

  金昌市着力打造“道德银行”“婆媳互夸会”“孝善基金”“巾帼家美积分超市”等活动载体,整合乡规民约、族谱家训等道德资源,充分发挥村(居)民身边的先进典型示范效应,教育引导村(居)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找到了基层治理“最大公约数”,画出了平安创建“最大同心圆”,提升了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近年来,全省各地以“五治融合”为抓手,以政治强引领、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强教化、以自治强活力、以智治强支撑,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整合各类社会治理资源,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式,构建形成多元化社会共治网,激发了平安甘肃建设内生动力。

  诸如兰州的12345民情热线政务服务机制、张掖的“中心吹哨、部门报到”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模式、酒泉的“三社联动”社区微治理模式,以及天水的“和事佬”协会、武威的“平安细胞工程”创建、陇南的“民事直说”、定西的“三委治村、五会理事”等做法,形成了我省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生动实践,创造了一批可借鉴可复制的甘肃经验。

提升应急实战能力

构建专业化处突维稳网

  专业化处突维稳网就是建设专职应急处突力量,创新公安勤务指挥运行模式,完善多部门协同响应机制,能够及时有效应对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安全事件。

图片

       灵台县公安局开展应急处突实战练兵活动(2021年3月17日拍摄,资料图片)

矗立在广袤戈壁的瓜州县柳园公安检查站,位于甘、青、新、藏4省区的陆路交通枢纽,自2008年7月建站以来,执勤民警夜以继日坚守,忠诚守护甘肃“西大门”,累计检查各类车辆500多万辆,抓获上网逃犯700多名。

  这是我省不断提升公共安全应急实战能力,深化构建专业化处突维稳网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全省在市县两级公安机关建成有建制、专业化的应急处突队伍,围绕反恐防暴、巡逻防控、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处置等任务,常态化开展教育培训和实战演练,不断提升应急处突能力,确保一旦有事能够第一时间反应、第一时间到位、第一时间控局。

  全省公安机关机关还不断加强实战型指挥中心建设,打造集110接处警、情报分析研判、应急指挥处置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指挥平台,提高防范打击综合效能;完善扁平化勤务指挥模式,减少指挥层级,畅通指挥关系,紧急状态下实行“点对点”指挥,确保就近调度、快速反应、妥善处置。

  各地公安机关进一步整合优化公安、武警、应急、医疗、通信等各部门资源力量,强化统筹协调,完善应急预案,明确各自职责,不断增强治安防控整体效能,夯实了平安甘肃建设的基础工程。

  平安,是一种感觉,百姓说了算;平安,是一种追求,大家在努力。我省构建形成的“六网融合”社会治安防控格局,正是许许多多平安守护者、建设者和参与者为护航百姓幸福美好生活而不懈努力的生动写照。


责任编辑:陈振凤

主办:中共嘉峪关市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甘肃法治报

甘公网安备 62020102000082号

Copyright © 2019-2020 甘肃法制报 All Right Reserved   陇ICP备19004392号-1
返回顶部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