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治安打击整治开展以来,嘉峪关市公安局聚焦“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工作目标,推动建立了多维、立体的矛盾纠纷解决体系,及时有效消除隐患、化解矛盾、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切实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幸福感。
构建安防体系新模式
“热情服务,解决困难,民警对待群众越来越贴心了,群众对公安工作也就更加理解支持了!”紫轩社区居民冯应军老人的一番话,让人深感嘉峪关市不断加强社区警务建设带来的巨大变化。
嘉峪关市公安局坚持以党建引领,着力整合资源、明晰责任、理顺关系、靠实责任,以党建平台带动网格治理,以党建发展夯实社区警务,坚持把社区警务打造成社会治理第一平台、维护稳定第一防线、服务群众第一窗口,建立形成党群、网格和警务“三融合”的共治格局。推行因地、因时、因治安特点、因发案规律灵活弹性的工作制,把警力优先部署到案件高发时段、防范薄弱时段和便民服务时段,做好治安防范和服务群众工作。积极推动警务前移,变“被动警务”为“主动警务”,使民警走出办公室、走向街面、走进社区、融入群众。坚持“理念更新、内涵更广、管理更强、机制更活、基础更牢、队伍更精”的工作要求,在社区引入智能识别技术,实现“社区民警专职化、信息采录精准化、社区警务信息化”工作流程,促进社区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全面提升了社区安防等级,提升求助服务信息交流的实效性,及时推送警方预警,有效预防和减少重特大案事件发生。
完善矛盾纠纷排查新路径
嘉峪关市公安局积极探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模式,设立社区调解室,积极吸纳综治队员、志愿者、物管等网格力量,及时掌握矛盾纠纷,多级联动,前置干预,努力做到防范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依托网格员、管区民警、平安志愿者等“一格五员”资源,
结合“精准帮扶”“一标三实”基础信息采集工作,针对劳动争议、医疗纠纷、环境污染等重点领域,组织民警进村组、进单位、进企业、进重点矿区、进行业场所,广泛摸排线索,解决好群众身边的小事微事、急事难事,有效防止“小矛盾”演变为大问题,小事情酿成“大事件”。定期把社区积极分子、调解过的部分当事人请回来,增进相互了解,倾听群众意见,了解合理诉求,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促进警民和谐,达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市区”的社会效果。
搭建服务群众新渠道
“警察同志和我们一起巡逻执勤,还对我们进行业务指导,对我们帮助特别大,安全感不断增强。” 建林社区安保工作人员张保成竖着大拇指说道。
全市公安机关延伸群众工作触角,厘清工作重点,构建起“公安领导、社会协同、多方参与、共同管理、服务保障”的工作体系。充分发动群众力量,挖掘全民参与治安防控的潜力,开展邻里守望互助、居民自防等多种形式的群防群治工作,对交通不便、居住分散、留守老人等困难群众采取户籍证件上门服务、巡回服务和代缴代办等服务。全市各派出所落实社会面巡逻防控机制,每日由社区民警组织专职巡防队伍、保安队员,在辖区内开展“有警接警,无警巡逻”的常态化勤务,构建了街面巡控、单位安全守控、社区安全防控、居民楼院联控的格局,全力实现社会共治多元化。(供稿:嘉峪关市公安局)
责任编辑:陈振凤